找到相关内容60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难忘的参访 永恒的怀念

    着三名佛教专业的博士生。他称赞:“了不起!我92岁了,全部著作还不足一百万字,你小我四十岁,已经有了这么多成果。”然后,他谈起创办中国佛教大学的规划:中国这样的佛教大国,起码应该有一所高水平的佛教大学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667192.html
  • 赵州有座桥

    人生,奉献人生”——这是生活禅夏令营的主题词。 以自觉、自省、自律为宗旨,在生活中修行。放弃小我,观照大我,莫作诸恶,奉行众善,不为物扰,不为利牵是生活禅积极倡导的精神实质。 只有将大悲精神落实到...

    谭文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1069218.html
  • 古典的休憩---读丰子恺美文

    小诗——带核儿的小诗。这所谓的核儿,该就是古典文人之味吧。丰子恺身上,是有古典文人之味的。如古典文人一样,他从来都不真正具备隔绝的气质,在他的心底,始终有一种超越小我的关怀和忧虑,表现在画作上,便如有...

    鱼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90173631.html
  • 我解“天上天下唯我独尊”的含义

    我解“天上天下唯我独尊”的含义 来源:释圆净修 为释尊诞生时,向四方行七步,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。意即‘吾为此世之最上者’。 为释尊诞生时,向四方行七步,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。意即‘吾为此世之最上者’。“天上天下唯我独尊”此话不是释迦牟尼佛刚降世的时候说的,而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后的第一句话。此话不存在贡高我慢的问题,因为“唯我独尊”的“我”不是指本人的小我,而是广大众生的大我。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774971.html
  • 高僧的眼泪 ——林清玄

    为了小我,修行才成为动人的、庄严的、无可比拟的志业。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找到大乘佛法的真精神,大乘佛法以慈悲心为地,才使万法皆空原找到落脚的地方。也可以说是“说空不空”,无我是空,慈悲是不空。虽知无我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575687.html
  • 点亮心中的灯

    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云:“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。世俗生活中,我们烦忙于“我执我见”,被“功高我慢”迷失了心智,专注于“小我”及“一己私利”,蝇营狗苟于我得我失。在纷扰喧嚣的“名利场”、...

    顿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5794927.html
  • 阿赖耶识刍议

    唯识学的根本任务。  三、阿赖耶识与外道神我灵魂不同。世间外道神学多是神我灵魂论,我有大我(宇宙创生神)和小我(个体灵魂)。他们认为神我是真实之存在,是宇宙的本体,它是非物质的存在者。这个灵体居于肉体内,它可以主司一切,是万物之灵。肉体死亡,小我灵体可以随生前善业出体上升天堂,也可以随生前恶业而下至地府。所谓的轮回,就是小我灵体轮回。这是一种有我的轮回论。唯识学认为这种有我(实体)的轮回论是自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3043069.html
  • 慈悲与智慧讲义--印能法师

    心,因菩提心,成等正觉。”正觉就是觉悟的意思,也就是智慧。可见智慧由慈悲而生,慈悲是智慧之母。有了慈悲广大的心,才能走出小我,才能包容众生,才能与众生互动,才能体会众生的心,才能领悟世界的真理实相,才能成就智慧。菩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,都是慈悲对众生、舍小我成就大我的行为,也只有修习这些行为,才能成就禅定和般若(即智慧),所以说慈悲是智慧之母。 而有了智慧,又更加增上了慈悲,因为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4087511.html
  • 印能法师:慈悲与智慧讲义

    就是觉悟的意思,也就是智慧。可见智慧由慈悲而生,慈悲是智慧之母。有了慈悲广大的心,才能走出小我,才能包容众生,才能与众生互动,才能体会众生的心,才能领悟世界的真理实相,才能成就智慧。菩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,都是慈悲对众生、舍小我成就大我的行为,也只有修习这些行为,才能成就禅定和般若(即智慧),所以说慈悲是智慧之母。 而有了智慧,又更加增上了慈悲,因为有了智慧,了解了真理实相,获得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4587524.html
  • 佛教之解脱知见

    的,还是会跑会说的,不过奇妙的很而已。这只是把小我的 个体去推想涅槃,根本不对!如说某人入涅槃,是可以的;以为入涅槃后,仍是一个个的,便 成大错。如说黄河的水,长江的水,流到海里,是可以这样的。但在流入大海以后,如还想分 别:那是黄河水,那是长江水,这岂非笑话。众生为什么在生死海中,不能彻底解脱?就因为 以我为中心,执著一个个的个体为自我,总是畏惧没有我,总要有个我才好。因此,永远成为 个体的小我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652117.html